江南小延安

“江南小延安”的红色记忆!这里,见证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! 

在江南,似乎很少有像煤山这样红色遗存如此完整的地方了。

这里星罗棋布着18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建筑,是江南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一处抗战时期革命旧址群——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后,在煤山一带的连绵群山中先后设立了指挥部、司令部、政治部、后方医院、修枪所、兵工厂、制鞋厂、江南银行、苏浙公学、报社等多个机关部门,集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于一体。

这里曾走出过52位共和国的将军,粟裕、谭震林、江渭清、王必成、叶飞、陶勇等赫赫有名的战将都曾在此任职或作战。

从1943年秋到1945年10月,

煤山虽然身处敌伪顽交错的复杂形势之下,

但军民团结,同仇敌忾,

成为了一片火红的抗战热土,

被誉为“江南小延安”

△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旧址

走进煤山,它背倚巍巍群山,铭刻光荣岁月,山水风光和红色记忆在这里交相辉映。

“嘎吱”一声,推开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,一段红色的历史会扑面而来。

△新四军后方医院疗养所旧址

1943年的秋天,银杏叶已经飘零,煤山被一片金黄掩盖,马头墙顶、小青瓦上、泥泞的道路上、略带寒气的半空里,都是翩翩飘落的鸭掌一般的银杏树叶。

天气看起来有些萧索与寒凉。但煤山的父老乡亲却拥有一种多年未有的喜悦与激动,抗战已经打了6年,长兴这片土地已经大部沦陷,今天,他们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子弟兵,他们知道,从此这里将不必担心日军的侵扰。

新四军十六旅在虎将王必成的率领下悄悄进驻仰峰。沈家大院的主人很快把房屋主动让了出来,作为新四军的旅部。沈家大院位于仰峰岕西南面,座西朝东,背面紧挨仰峰岭,是一幢清光绪年间的徽派建筑。前后三进五开间二层楼,左右两侧房,为沈家三兄弟所建。接下来的日子,十六旅深入贯彻党的群众政策,军爱民,民拥军,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。

为了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,十六旅将士发扬南泥湾精神,利用战闲时间,在槐坎北山园开垦了几十亩荒山,种上了元麦、马铃薯、蔬菜等早春作物,这一来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给养,而且给老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

△新四军苏浙公学旧址

时间在十六旅将士一个个战斗的胜利和煤山百姓对胜利的渴盼中,如白驹过隙,飞快流逝。

转眼到了1945年1月。浙北大地迎来了入冬过后的第一场大雪,山村银装素裹,白茫茫一片。1月6日晚,在万千煤山群众自制的竹篾火把的引导映照下,粟裕将军率领着新四军一部来到仰峰。

长长的队伍在山间蜿蜒前行,像一条火龙,把整个山岕照的如同白昼,仰峰的乡亲们眼噙着泪水,亲切地呼唤着子弟兵们,他们知道,山村的春天在不久就要到来!

△粟裕宿舍和办公室旧址

粟裕最先落脚的地方是村里的仰峰岕土地庙,建于清代末年,砖木结构,为三开间一天井再加一间一天井,旧址建筑面积224平方米。

过了一些时间,王必成的十六旅改编成一纵队,司令部搬往仰峰岕东南方四公里处的温塘,粟裕就搬进了沈家大院,这里既是他的办公场所,也是他和夫人楚青以及长子粟戎生的生活的地方。

粟裕住在大院第三进二楼西侧,里间为卧室,外间为办公室。睡的、用的是房东家借用的雕花木床、三屉桌、竹靠椅、油盏灯,连取暖用的火盆也是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的破铁锅。

△苏南行政公署旧址

在这里,人们见证了革命军人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。至今,煤山的老人们还会津津乐道于粟裕送一张桌子给长工侯阿苟、楚青为侯阿苟缝被褥、粟戎生爱与侯阿苟玩乐的故事。

最让煤山人难以忘怀的是,粟裕教当地百姓科学除虫的事。沈家大院背后有个小山坡,杂草丛生。粟裕从老乡家中借来䦆头、锄头等劳动工具,开辟了六七分菜地,种上茄子、苋菜、辣椒等。于是,粟裕经常迎着朝霞,同夫人楚青以及他的警卫员们一起掘地、种菜、锄草、浇水。这年夏天,虫子特别多,农民们不懂科学除虫方法,费力费时,收效不大。

粟裕先在自己的菜地实践,然后让司令部办了一个“科学除虫展览会”,教士兵和农民如何除虫。在粟司令和新四军指战员的帮助下,农民们学会了多种科学方法,既省工省油又收效甚大。

△江南银行旧址

在这里,粟裕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

1945年1月13日,中共中央电令成立苏浙军区,任命粟裕为司令员,并以华中局党代表名义统一指挥苏南、浙西、浙东、皖南党政军工作。

2月5日,苏浙军区在煤山温塘村练兵场上召开了万人参加的盛大成立大会。粟裕和刘先胜等军区领导在军乐声中绕场一周检阅部队,并作重要讲话。粟裕说:“我们将竭尽一切力量,完成准备反攻、驱除敌寇,争取抗战胜利的重任。”慷慨激昂的声音,划破天空,鼓舞着饱经磨难的苏浙军民。

从此,粟裕指挥苏浙军区军民一面打击日伪,一面反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,首创“山地运动战”,取得了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的巨大胜利,建立了浙西抗日根据地,使浙西和苏南连成一片,成为对日寇大反攻的坚强基地、我党领导的十九个大的解放区之一。

走在煤山参天的银杏树下,踩着厚厚的青苔,回想多少新四军战士穿着草鞋、扛着枪炮,从这里出发走向金戈铁马的烽烟战场,你一定会唤起内心深处的豪迈与激情。

举目而望,白墙黑瓦马头墙、历痕深深的青石板见证着新四军战士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深情,也见证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
院落内的红山花依旧独自静静绽放,那是对那一段红色历史的回望,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望。走在煤山,你一定会由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崇敬之情!

2020年6月23日 17:15
浏览量:0
收藏